所谓“书是精神食粮”,这种“粮食”吃进去,长到了我们的思想里、骨子里、气质里、品德里。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增长智慧,读书时,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的开放,与一位高尚的人细语谈心。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为《这位爱看书的大叔在门口放了一个箱子,没想到全世界都为它疯狂》。
文章讲述了澳洲一位爱看书的Bol大叔,退休后,每天看书、买书、读书,渐渐的家中书堆积成山,Bol大叔爱书如命,他舍不得把这些书卖掉、扔掉,于是想了一个好办法,在自家门前放了一个小箱子,将多余的书放进去供大家分享,没想到书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这个有意思的举动,大家纷纷效仿,于是就在澳洲的街头巷尾出现了很多传阅书籍的小箱子,小箱子造型各异,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南来北往的人们都习惯于停下来,读一会儿书,碰到喜欢的书带回家阅读,完了再还回去,顺便从自家拿几本放到书箱,供别人读。
Bol大叔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举动,却掀起了一股澳洲全民读书的热潮,人们像得了传染病一样,不光在家门口摆放书箱,还可以随时随地的读书,有书可读。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如果在中国大地上,家家户户门口、每栋楼门口、每个小区门口、每条马路旁边,都摆放着这样一个小书箱,会怎样呢?会不会也掀起一股全民读书的热潮?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快到今天努力,明天就要看到结果;快到做事情前发一个朋友圈就好像已经成功了一样;快到我们有时候已经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出发,只顾向前不停地奔。有闲暇的光景,一个人时,批阅一下朋友圈、浏览一下QQ群、钻进虚拟网络玩一会儿游戏;几个人时,找个餐馆,推杯换盏,喝个痛快,晃晃悠悠,进入KTV,再吼它几嗓子,已入凌晨,尽兴而归,呼呼大睡。这好像就是我们现代人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状态,哪里还有时间看书?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人平均一人一年看书64本,俄罗斯人平均一人一年24本,中国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不到一本。这项调查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再不读书,我们的国民素质将落后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这好像耸人听闻,可事实就是这样。
走在马路上,两边建筑物墙壁上的公益广告,公交站台上的公益广告,其内容都与文明礼仪、诚实守信、清正廉洁、保护环境有关系。比如:树立四德新风,弘扬社会正气;保护碧水蓝天,共建和谐家园;清风——苍火漠漠,漠视奢靡创自律之风,绿草青青,青睐简素兴廉洁之道;最多的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这24字又有几人真正去仔细体会理解?
我们的社会习惯于缺什么补什么,缺德补德,到处宣扬高尚品德的重要性;缺诚信,补诚信,处处张贴诚信是立人之本;缺礼仪补礼仪,广而告之讲文明树新风,这虽然是好现象,但谁又能停下匆匆的脚步认真的看几眼?真正给缺德之人,缺诚信之人,缺礼仪之人补了多少?例如:共享单车,这种小黄车是为了给大家的出行带来更多方便,让大家随时随地的有车可骑,但事实是这些单车大量的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有人骑完后在座位上插了一根针,有人把单车扔进下水道、草丛中、挂在树杈上,有人锁起来占为己有,有人卸下轮子扔在路旁……,共享的资源,因为不属于私人拥有,所以肆意破坏。究其原因,部分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诚信需要重建,友善之心需要找回。
那么,在哪儿找回?在书中,书中能找回这些人需要的东西。
一位中学校长王桂兰在开学致词演讲中说: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著名作家龙应台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然,这些“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的读书言论是针对学生而言的。针对成年人,读书也是非常有用的,书的海洋就是知识的海洋,在书的海洋里“游”的时间越久,你的知识储备就越丰富,你的素质就越高尚,你的人生就越精彩。
其实读书如吃饭,我们从小吃饭到现在,甚至吃饭到老死,也没有看到吃的饭长到哪儿去了,小时候吃饭的功劳比较明显,使我们的身体长了肉,长了骨头,长了个子,成熟后就不明显了。但是不吃饭行不?不行!吃饭使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读书也一样,多读书和不读书的人,一年两年表面看好像没有区别,但是五年十年再看就差别大矣!一个常年不读书的人,他的思想僵化,思维固定,眼界窄小,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个常读书的人,他的思维活跃,眼界长远,胸襟宽广。所谓“书是精神食粮”,这种“粮食”吃进去,长到了我们的思想里、骨子里、气质里、品德里。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增长智慧,读书时,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的开放,与一位高尚的人细语谈心。
工作之余,捧一本好书,那是最惬意的事了。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求发展,剩下的8小时就是好好睡觉。在这8小时外求发展的时间段里看书最合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下班回家的我都是一副“葛优躺”的要死不活样,爬起来吃完饭又陷入沙发的温柔怀抱,吃零食看电视,很快就到了睡觉时间,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空虚。时间好漫长,日子好无聊,活的好没意义。后来,陪女儿一起读书,觉得日子充实了许多。
如果有人像Bol大叔一样,做个小书箱放在门口,供别人阅读,这种行为如果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当然,这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图书——因为在中国偷书、少书、撕书、毁书,应该是常有的事儿。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一年......五年......十年......当人们慢慢的适应,慢慢的习惯,就会慢慢地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如果政府投资这件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慢慢地放下手机,走进书本,这样就会慢慢的提高全民素质,慢慢地让我们的民族,变得越来越睿智文明。
时间打发在书本里的,得到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把时间打发在麻将闲话里,得到的是日复一日的光阴蹉跎。
现在,此刻开始,让我们在饭后、公交车上,睡觉前,利用零星的时间,读一会儿书吧,把读书当成生命里的一部分!
上一篇:韩静:一代名相寇准,让世代敬仰
下一篇:刘根生:倡俭治奢要算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