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文学 > 散文

杜绍营:谁持彩练当空舞

杜绍营:2017-03-31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734)

分享到:
摘要:

二十年来,这段往事,常常萦绕于胸,未曾忘怀。有时想想,也弄不清到底在寻找什么。寻找的是一种友谊?一段难忘的纯真感情?一种敬业品质?一丝牵挂,一种感恩?还是一种精神?我也说不清楚!

 

——寻找合肥万康生,一个陌生的朋友

                       

书桌有本《赤橙黄绿青蓝紫》,看到这本书,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一段平凡而又普通的往事,想起一个素味平生的朋友。

这位朋友,从未谋面,彼此并不认识,就是现在,无论在哪种场合相遇,他也不知道有我,我也并不认识他。但二十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他,在思念他。

三十多年前,命运的大车,把我和几十个师范毕业的二十多岁的青年,咣当一声,扔在艾亭这个鬼不豢蛋的地方,当时我们就谋划着怎样离开这里。这里偏僻落后,每天早晚就一班车,谁愿意在这工作?大家边教书,边想尽一切办法调走。有权的靠权,有钱的靠钱。我只有靠拼搏奋斗。

我上学时就爱写作,现在也只有幻想着靠读书写文章,把学历提高,整出点名堂,然后走人。

我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作文教学类的文章,作为主攻方向。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了很多心得体会,成为经验之谈。谈这谈那,越谈越多,越谈越觉得有什么可谈。

后来,有一篇《谈游记类文章的写法》,觉得还可以,寄给《初中生必读》,不久就刊登了。我很激动,很兴奋。我又把平日所写文章投寄几篇,有位好心的编辑老师每稿必复,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最终都能得以发表,振奋人心。

这使我在写文章方面,越来越有信心,写作更加勤奋。有篇《谈一事一议文章的写法》在《初中生必读》上发表之后,被极具权威的《语文报》转载。我知道,一定是这位我并不知道姓名的老师在帮助我。我在后来投稿时,深深表达了我的敬意。

这位先生给我回了信。肯定了我的成绩,鼓励我继续努力,多写好文章。充满热情,催人奋进。

自此,书来信往不断,多是指点鼓励,受益匪浅,先生真是我写作中的最好导师。

在发表文章比吃屎都难的年代,我能有很多文章发表在省内外不同的杂志上,真是不易,实在感念先生倾心教导。《中学生写作报》创刊之后,我就成了这家报纸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了。更有小说在电台播出,在杂志发表。

我一步一步的走上了文学之路!

有日,先生来信,问我能不能为《赤橙红绿青兰紫》做一点发行工作,我当时已小有名气,发行三两百本一点没有问题,先生却不同意,仅仅给了我六十本的任务,并特别说明,我发你的文章,并不是要你推销书,是你的文章可以发表,万勿错解。我指导你写文章,也是应该的。深感先生为人之磊落,做人之至诚。

交往久了,知道先生的真实姓名,知道先生的点滴事迹。时常书来信往,彷如多年深交的朋友。有时我给先生去信,久久不回,我便担心起来,怎么回事呢?是有事了?还是身体不舒服有病了?就这样牵挂着。后来,先生终于回信了,说出去采访了,说未能看到信给你及时回复,很抱歉,等等。

二十年了,我都还记得这些内容。先生并一再说,如有时间到合肥来,给他打电话,两人好好聊聊,当时亲近火热的程度,现在思之,虽在冬日,依然暖意萦怀。

二十年过去了,我也没能给先生打一个电话。因为,我那时从来没有去过合肥,一个乡下的小子,到县城里去,一年也不过一次两次。哪有机会到合肥这么遥远的地方呢?那时,我们单位都没有电话,更不用说手机了。

很想你,却又不能去看你。

在艾亭这所乡村中学,工作了十七年之后,同来的同学都先后调走了,我也萌生了去城里教书的想法,我拿什么去?凭什么到城里去?我想去的临泉第一中学,第一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而我一个师范毕业的学生,通过十七年的学习,第三学历才本科,且是参加全国自学考试获得的。这可能吗?后来有很多人鼓励我,我就把发表的文章,整理整理,共七十余篇,装订成册,我去一中试讲了。

我用十五分钟的试讲,实现十七年来的梦想。

我凭多年孜孜不倦的刻苦专研,凭深厚的知识积累,更主要的,凭这么多的文章。站在临泉一中的讲台上,我突然想起,先生,这些都是因为你的缘故,我才得以实现我的理想。我之所以有今天,也因为你昔日的鼓励与帮助。

到了新的环境,又因为是教高中,这需要花费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得备课,我得接受新知。我自己也懈怠了,感觉我也不一定能写不出什么高深的东西,所以停笔了。这一停就是十七年。

十七年,我都没有和先生来往过,没有和先生通过信,我是一个多么没有信用,一个多么不讲交情,不讲人情,不讲性情的人。今天写下这些的时候,我有万分的愧疚和自责。许久以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心病。我多次上网搜了你的名字,发现也有人在网上回忆你,打听你,谢你。这更说明先生爱之广博。我也才知道先生已经退休多年。

因为你的引导,你的鼓励,我得以实现理想和愿望。也因为我的鼓励,我的教育,很多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成为著名的诗人,著名的作家,著名的学者,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时,我更加想你。正是有许许多多像你这样的人,一代代薪火承传,才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火炬,不至于熄灭,才使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能够延续下去。先生虽然退休了,但是你点燃的火炬依然在闪烁。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社会主义的文艺天地里,在社会主义这个精神家园里,是谁把我们精神的天空点缀的如此美丽壮观?是像你一样的人。

二十年来,这段往事,常常萦绕于胸,未曾忘怀。有时想想,也弄不清到底在寻找什么。寻找的是一种友谊?一段难忘的纯真感情?一种敬业品质?一丝牵挂,一种感恩?还是一种精神?我也说不清楚!

今夜想你了不能入眠,又上网收索,见先生今年三月份在《合肥晚报》发表文章,知道先生身体健硕,笔耕不辍。于是心胸宽展,兴奋至极。重操旧笔,把这段久贮于心的往事和情感写出来,让大家相互传播,也许不日就有个结果。

写完此文,不经意间,又看到案头先生著的,那本薄而又厚重的书——《赤橙黄绿青蓝紫》,书的左上角写着先生的名字——万康生!

先生笔名石庐,真名万康生。

 

作者:杜绍营,安徽临泉人,临泉一中高级教师,安徽省写作协会会员,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报章发表文章近百篇(首),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我要赞一下 (1)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