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7年3月18日,零晨7时,大地含悲,汉水哀婉,奶奶走了,离开了我们,走的那样安详,象熟睡的老人,但永远也醒不过来了,离开了热爱的孩子们,离开了她生活了九十二载的这片热土,去了遥远的天国,一个不朽的灵魂升华了!
奶奶是一个一直身体健康的老人,直到92岁还能生活自理。听二叔讲,奶奶走的前天晚上,上厕所摔了跤,人老了,骨头脆,摔在地上爬不起来,匍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几个小时,只到二叔忙完事回家,才将奶奶抱到床上,当时奶奶还很清醒,二叔和老人聊了会家常,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老人就走了,而且走的很匆忙,没有留下一句语,面对您的遗容,儿女们几度哽咽,几度自责与内疚,泪眼充溢,我想是怎样的悲切和伤感,抑或遗憾!
苦乱的童年,奶奶生于(1926年10月28日)上世纪一个饥荒,战乱的年代,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奶奶年幼时吃尽了人间的苦,受尽了人间的罪。五岁时没有了母亲,大二岁的哥哥也在日军攻战武汉时被炸弹炸死,外曾祖父常年在外帮工,家庭破落,奶奶实际上成了一个孤儿,穿的破衣烂衫,脚无寸鞋,白天帮人干活,割草,砍柴,由于缺少粮食,长期营养不良,奶奶比同龄人瘦小多了,挑不动担子,奶奶勾着腰,扁担横在肩上,踮着脚,走向回家的路…
奶奶19岁嫁入卢家,曾祖父是个教书匠,虽然条件略有改善,但也很难维持生计,奶奶一生养育了七个儿女,其中夭折一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子女众多,日子过的更加艰难,春天挖野菜,夏天拾麦穗,秋天砍柴,冬天挖藕;做保姆,帮人家洗衣服,由于长期的冷水浸泡,奶奶的一双手满是冻疮,开裂流血。在那个依靠力气吃饭的年代里,如果家里没有一个壮劳力,那是非常不幸的。那时的农村,是靠生产队干体力活,评工分养家糊口的,由于家庭劳力不足,经常会因为赞不足工分而成力“倒挂户",但为了摆脱这种现状,奶奶白天汗流夹背农活累,夜里挑灯加班“背纸"忙。我想象不出爷爷,奶奶带着6个孩子,在那样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是怎样过来的,但是奶奶常说,她有这么些孩子,现在又有这些孙子,孙女,每每说起,奶奶的笑脸是那么的慈祥,那么欣慰。
奶奶为人很善良,当小辈们送去礼物,总是毫无保留地分给左邻右舍;有一点好吃的总是儿女们先吃,在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里,她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她可以省下自己的粮食不吃,而去田间掏点野菜充饥,而总说自己吃饱了。奶奶家总是村邻,族人的聚集地,听父亲讲,那时只要族人来了,奶奶总是拿最好的招待客人,家里没有,奶奶就四处张罗,怕待慢了客人。奶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却坚持着让子女们上学,多读书 ,培养出多大学生,大儿子教书育人,桃李天下,二儿子行医救人,杏林暖春,美誉四邻。记得奶奶跟我讲过,有一次父亲放学回家,饿的一点力气也没有,晕倒在厨房的草垛里,奶奶为了给父亲做顿好吃的,借东家,求西家,而自己饿着肚子,还要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儿女的爱,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
特殊的那个年代,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家被划分为中农,日子过的总是颤颤惊惊,奶奶年轻时,比较胆怯,说是胆怯其实是老实,生怕惹事上身,在外受了委屈也不吱声,忍气吞声,只为息事宁人。
改革开放后,我们离开了老家,三叔,四叔也相继来了武汉,那安静而简单的地方唯独剩下您和爷爷,那时您支撑着一家的命脉,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却隐着生命的另一种吞筮。
九十年代初,三叔家的突然变故(三婶早世)留下一双儿女,一个二岁,一个四岁,当时己分家又都有各自的事忙,66岁的您本该安度晚年,却又承担起照看三叔家年幼的一双儿女,粮食青黄不接,您喂养的几只小鸡,下的蛋自己舍不得吃拿到市场上去卖换点钱贴补家用,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回老家去看望过您,您端着一碗汤饭在吃,说是汤饭,其实就是锅巴和剩饭,撒点盐用水煮的,您还笑着说这样吃就不用菜了,孙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想将来大学毕业,赚钱了一定让您吃好的,大块朵颐。
如今,您的几个儿女都在城里安了家,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越来越好了,您却老了,第一次来我们家时您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步履蹒跚,上下楼都困难了,您总是戴着一顶紫色的线绒帽,弯着腰,屈着背,穿一身灰布褂子,满头银灰色白发,饱经风霜的脸庞,慈祥的面容。您喜欢热闹,喜欢儿孙们都在您身边,年纪大了,有点爱唠叨,有时儿女们不理解,唠叨多了,就有点“烦",吱啦您几声,您总是望着子女们笑;遇到有人来家里,您总是问是不是您的幺儿子(四叔),您出殡的头天夜里,我看见四叔一个人偷偷地在角落里哭了很久,他想再也没人喊他幺儿了,他也再没人叫妈了,他是舍不得您而哭的呀!
在武锅敬老院住时,您知道您的重孙子每周未要到那里上课,您总是早早地坐在校门口,一坐几个小时,只为看一眼您喜爰的重孙(浩凌),见到重孙,您拉着他的小手,喜爱的“啃一口",还将自己积攒,用手帕包了好几层的旧版壹元,壹角钱给您的重孙儿买东西吃;没看到重孙儿,別人家小孩从身边过时,您说那是不是我家浩凌啦!奶奶呀,奶奶,我亲爱的奶奶,您无论身在何处总是牵挂着您的子孙们,把一生的苦留给了自己,写到这孙儿几度格笔,控制不住,想您的眼泪……
您一生信教,为后人祷告,祈福,生前您一再叮嘱儿女们,您走后,后事从简,奶奶,您已远离我们,您的儿女们已遵照您的遗愿,按教会流程给您办理葬礼,您虽然走了,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我们将继承您的优良品格,在未来的岁月里,一路前行,愿天堂的您一路走好,安息吧!奶奶……
作者简介:
卢启超,毕业于武汉大学,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诗文散见于各类报刊,获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