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荷学校如一池净水,涤荡了浮躁,沉淀了初心,而那些可爱的学生不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素雅小荷么?
通过诗歌认识了孙文理,通过孙文理知道了露荷。正好有一个“互联网+教育”活动在露荷举办,加之我早就有拜会孙文理的愿望,藉着这个机会就欣然前往了。
露荷在安徽省阜南县偏僻的乡下,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因之前和孙校长有过交流,知道他有将近一千学生,规模很大,很为他高兴,还开玩笑地说羡慕他是个土财主呢。
眼下的中国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功利教育。大量兴起的私立学校,把教育当作生意来做,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功利化的具体体现。说实话,对于露荷,我也是这么看的。此去露荷,我所看重的,其实是孙文理的诗人身份。我们一路驱车,七拐八拐,沿途打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孙文理校长等在学校大门口,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笑容可掬,像一股春风,一下子缓解了我们旅途的疲劳。甫一下车,就看见露荷学校的大门古朴简洁,两旁绿植掩映,繁花点缀,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美感。
露荷的校园不大,但是很整洁,不见一点尘杂。整个校园的栅栏都被绿色植物爬满了。叶子你挨我挤的不分个儿,油油地闪着晶亮的光,膨胀着春天的活力。花朵儿有的盛开而张扬,大大方方地敞开心扉;有的却含着羞涩,抿唇闭目地藏着心事儿。倒是那些素来见过世面的蜂蝶,撩起引以为傲的裙裾,旁若无人地舞蹈,有些还嘤嘤地哼着柔柔的歌,平添了校园的生机。
来不及多想,我们就被热情引导着,进入了露荷的校园。放眼看去,整个校园洋溢着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学区的小操场两端各有一个镂空的木制隔断,一头雕着大大的“道”,一头雕着大大的“德”,遥遥相对,时刻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馨香,似乎在给学生们做着润物无声的道德教化。
校园的中央,坐北朝南,立着至圣先师孔子的雕像,目光里满是慈祥和仁爱。老人家似乎看到了文化道德传承的希望,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孔像的两旁,是长长的爬满藤蔓的游廊,每一根楹柱上都黏贴着过塑的方形贴纸,随时给学生们以科学知识的滋养和传统文化的濡染,足见露荷学校教育工作的精细。细节之处如此的用心,这让我对露荷学校、对孙文理校长有了更多的敬意!
校园的后面是一块小型足球场,铺了人造草皮。大概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审美,做成花花绿绿的几个区域,可以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不同的体育活动。就这点来说,比我们省级示范中学还强呢——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操场——可见,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露荷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操场旁边的宣传橱窗里,全是露荷学校现有学生在各个平台、报刊发表的诗歌作品的展示。作品清新灵动,童趣横生,制作也很精美。以这样的形式把学生的作品展现在全校同学的面前,这对于学生热爱文学该是多大的激励啊!我似乎找到了露荷文学社生机勃勃的内在动力了。
放学的铃声响过,孩子们就像出笼的小鸟,泼喇喇地飞出了教室,整个校园顿时活泼生动起来,笑语喧腾,热闹有序。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孩子们没有一丝羞怯,主动地跑过来向我们问好。让我惊诧的是,他们全都使用标准的九十度鞠躬礼!这阵势,我还是第一次享受!
这么隆重的礼仪,被一群乡下的私立学校的学生们如此自然地表现出来,惊喜感动之余,你不觉得心头热热的?联想到那些时常见诸报端的师生冲突、家校矛盾,联想到人们身边时常上演的忤逆不孝的种种闹剧,说到底,不就是感恩教育的缺失,不就是传统礼仪教育的苍白吗?
露荷学校的午餐同样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几十张饭桌的餐厅,桌凳成行成列,整齐划一。十个学生一桌,几百个学生就餐,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绝大多数大人都已经置诸脑后了,却被一帮小学生严格地恪守着。饭后每个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碗筷,值日的同学打扫好卫生,一切都是那么悄无声息,有条不紊……
当我们把教书育人当作口号喊得山响的时候,在偏僻的乡下一隅,孙校长和他的露荷学校,却在切切实实地践行着教育的本质,实实在在地培养着学生对于文明的敬畏,你能不油然而生敬意吗?在露荷,你会明显感受到传统的文化道德,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田。
恍惚之间,雨露晶莹,新荷高洁,露荷学校如一池净水,涤荡了浮躁,沉淀了初心,而那些可爱的学生不就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素雅小荷么?我忽然顿悟学校取名露荷的初衷了!我必须为我当初对露荷的轻薄道歉!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教育,找到了在教书的同时,更加注重育人的理想教育的范本!
离开露荷的时候,我和孙文理校长握手道别,却在心底里给他施了一个九十度的大礼!
作者:张震,安徽省临泉县临泉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