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文学 > 教师佳作

王皖军:周公托梦

王皖军:2017-08-10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1604)

分享到:
摘要:

“我让河东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红尚书的履新誓言,他振臂一呼,踢掉羁绊,冲下山来,被风一吹,头脑清醒过来,定睛一看,原来是被窝里做了个梦。

震惊江淮的寒罩风波使河东地区遭受重创,周天子从自古廉吏出临泉的古沈子国提拔大雨担任河东侯,派泉河边的红薯担任吏部尚书辅助大雨理政。红尚书履新之际,周公托梦,让他来到姜子牙广场,就他在沈子国的工作向端坐在广场中心的姜尚述职。他朦朦胧胧中来到广场,向姜尚拜了三拜,开始述职:

    一、以史为鉴,人才先行。沈子国是商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姜尚故里,社会各界素有尊师重教、捐资助学的传统。以前捐资助学大都是一些行业、单位和个人自发的行动。为避免可能出现的部分受助对象重复受助而少数特困学子无缘受助现象的发生,进而在各地形成捐资助学的浓厚氛围,去年,红尚书提议,由吏部牵头,开展了以“百万资金助学子、姜尚故里育人才”为主题的大学士圆梦活动,把各个渠道捐来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捐资助学合力,共筹集白银247万两,按照每人4000两的标准,资助500名沈子国贫困的应届本科大学士顺利圆梦。此次活动,激发了寒门学子的报国斗志,进一步拓宽了天子的爱民情怀。

    二、坚如磐石、勇克难关。白庙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附属国,红薯主动请缨,担任该国丞相,他广泛深入群众,开座谈会,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难点村形成的根源,寻求破解难点的治理良策、研究具体整改推进措施,帮助理清发展路子,创造了“望闻问切查”五字工作法,通过极目“望”来了解属地概貌和发展前景,用真心“闻”听来了解其过去和现状,通过“查”摆问题对难点村进行体检和解剖,由主动发“问”寻求破解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切”脉把准属地的脉搏。他每天都认真听取群臣关于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和他们一道分析“难点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对症下药。于是通过村级筹一点、乡里拿一点、属地联系单位帮一点、选派单位给一点、属国财政补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解决好活动场所建设,建立了乡社,彻底改变了“难点村”的面貌。从此属国君臣也有了“精、气、神”。

    三,关注信访,实事求是。民生问题关乎百姓冷暖,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当事人上访。“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关心百姓生活,狠抓民生工程。我检查信访工作时教育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与民同乐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受理和解决群众的喊冤和告状问题,做到公平、公正、规范、高效,快捷,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充分发挥县衙门的窗口和载体作用,倾听民声、服务民众,致力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善于纳谏,有效吸纳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以利治理好国家......

    红尚书述职完毕,空中传出远古时代姜子牙的声音:“河东正在建设,正是用人之际。希望你赴任后,以史为鉴,实事求是,发挥你磐石般的韧性,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推出一批知识深、阅历广、懂经济、素质高的干部。”

     冥冥中,红尚书向空中拜了三拜,说道:“谨遵姜尚老前辈教诲,这次赴任,我将弹精竭虑,不辱使命。”

“我让河东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红尚书的履新誓言,他振臂一呼,踢掉羁绊,冲下山来,被风一吹,头脑清醒过来,定睛一看,原来是被窝里做了个梦。

 

作者:王皖军,阜阳市颍东区向阳中心校
我要赞一下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