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古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美好节日里,哪一个远在异乡的游子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希望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节日呢?
又是一年中秋节,古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美好节日里,哪一个远在异乡的游子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希望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节日呢?
中秋节的中午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再一次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回去的时候给父亲打个电话,虽然父母在电话中一直说:“你们忙就不要回来啦!”是啊,平时我们由于工作,真的很忙,一次次地说回家看看,可是到了跟前,却没有办法回家了,原本对父母说好的,一次次地落了空。其实我知道那是父母违心的说法,他们很希望能看看孩子,能和孩子们一起过节的。
到了家里父亲已经把鸡杀好,母亲还包了我最爱吃猪肉韭菜馅的饺子。又买了几个小菜,妻子又下厨烧了几个菜,中午的时候我们做了丰盛的一桌饭菜,父亲又拿出一瓶放了很久的好酒说我们尝尝,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品尝着节日的午餐。饭后,父亲还特意切了一斤老式的五仁月饼,让大家每人吃了一块,还是原来的味道,那么甜那么香。
看着忙前忙后的母亲和父亲,我知道他们是看着孩子们回来高兴!是啊,节日里父母没有太多的要求,能看着孩子,能听到孩子们的一声问候,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看着今天的中秋节,我的思绪不禁又回想起三十年前的那个中秋节。
三十年前,我还在小学读书,那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还很差,物质也很匮乏。记得那时候每年只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平时哪里吃过肉呀。所以儿时最盼望的就是过节。特别是中秋节,我们那时候只是叫过八月十五。过八月十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杀上一只老公鸡,因为在农村里是没有卖肉的。
八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和弟弟趁鸡还没有下架就开始逮鸡,逮好省的到了中午时不好撵了。到了半晌午,奶奶就开始把鸡杀了。我们兄弟开始捡最漂亮的鸡毛拔下说要等着以后缝毽子,又慌着烧水褪鸡。褪好鸡再把鸡开膛破肚,不一会就把鸡弄干净了。奶奶把鸡剁好,拌上粉面和面粉,我和弟弟就开始坐在锅台前开始烧锅,让奶奶煎鸡。不一会锅里就弥散出香喷喷的味道了,我们馋得直流口水,一会儿伸头朝锅里看看,一会儿看看。问奶奶鸡肉熟没有?看着锅里的鸡慢慢地变得黄油油的,我们的心里真的好想早点吃上一口。一看奶奶没有注意我伸手从锅里拿了一块鸡肉,连忙放到了嘴里,可想而知,那鸡肉刚出锅,那是个烫呀!放到了嘴里,嘴只吸溜。可是又不敢发出声响,就在嘴里快速的嚼了两口就咽了。谁知道鸡肉里竟然有一块骨头卡在了喉咙里,我急忙跑了出去,到外面使劲的朝外吐,又是咳嗽,又是找来馍吃,折腾了半天总算是吐了出来。也就是这一次我落下了一个吃鸡骨头的“罪名”。
那天晚上,父亲愧疚地看着我们说:“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差,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你们有了本事,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了!就不会这么馋了。”父亲把买来的大月饼切开每人一小牙,我们吃着月饼,看着十五的月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清苦而幸福的农家小园。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而那个中秋节却让我一次次地想起。那也将会成为我今生永远苦涩而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