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的做人道理千万遍,他们左耳进右耳出,践行中的教导只需一遍就牢记,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今年的4月16、17日,我带领学生进行“我们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路上青山连绵,美景如画,但如过眼云烟,印象最深刻的是坐车行走在路上发生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们的这辆旅游车坐着中心校的五(2)班和分校的五(2)班,导游小姐为了活跃气氛,带着大家做游戏“击鼓传花”,鼓点声停,“花”传到谁的手里,谁就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一直是另一个班占据上风,我们分校的五(2)班个个显得谦虚,该出手时不出手,相互推让,后来有个女生沈梦娟——平时不招全班同学待见、各方面表现都不突出的小女生站出来,表演了手势舞。我想,终于有人站出来为班级争光了,没想到作为同班同学,居然有人倒喝彩,不但不为自己的同学鼓掌,反而觉得沈梦娟同学在出风头。平时课堂上教育他们要有团队意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整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给班级抹黑、要维护自己的集体。今天并不是为了挣什么输赢,而是觉得我们班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是,大部分同学一点儿集体荣誉感都没有。
第二件事:其间,有一个同学徐志秋晕车吐了一身、一座位,整个车厢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许多同学露出嫌弃的表情,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搽拭、清理,后来又因我们乘坐的这辆3号车超员一人,需要调剂一人到4号车上,大家又纷纷指出,把徐志秋调到4号车,最后还是沈梦娟主动调到4号车。这些孩子要求司机师傅清理车厢,导游小姐说:司机师傅开车已经很疲惫了,你们自己糟蹋了车厢就应该自己打扫干净。
下车时,我说:哪位同学愿意留下来和我一起清理车厢?17个孩子迅速“逃”下车,只有李欣蕊同学留了下来,发现满车厢垃圾——果皮、食品袋、食物残渣,座位旁边就有两个垃圾桶,导游小姐还给他们每人发了垃圾袋呀,他们依然制造了那么多垃圾,扔的满地都是。
曾经我们写过看图作文《文明只差一步》:说的是垃圾桶周围堆满了垃圾,两个路过的小朋友用手把垃圾全部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并在垃圾桶上贴着“文明只差一步”的警示字样,希望人人多走一步,把垃圾放进垃圾桶内,不要随手扔在垃圾桶旁。孩子们好像都特别懂文明,习作的最后大多数是呼吁大家一定多走一步,做个文明人。
孩子们“说”张嘴就来,是自己的事,“做”就是别人的事了。平时课堂上教育他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一个“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个不懂尊重别人的人,一个投机耍滑的人……
现在发现课堂上讲再多的人生大道理都没用,只有践行中讲道理,学生才可能听得进去,才起作用。于是刚到达入住宾馆,放下行囊,我就把18个孩子召集到一个房间,开了个小会,指出今天他们一路上做得对的地方(表扬了沈梦娟,李欣蕊同学),错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明天早上吃自助餐时排好队,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粮食,自觉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能随手扔垃圾,保持车厢干净,中午吃饭学会等待,一桌子人全部到齐才能动筷子。如果有一个人不遵守旅途纪律,将会影响我们班级的整体形象,希望每个同学都应该有强烈地集体荣誉感。”
第二天同学们果然收敛了很多,知道排队打餐,知道节约,知道互相帮助,知道等待别人,知道不能再乱扔垃圾,知道不能大声喧哗影响别人休息,知道“一个老鼠会坏了一锅汤”的道理。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的做人道理千万遍,他们左耳进右耳出,践行中的教导只需一遍就牢记,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研学旅行对教育孩子来说,不愧是一个好办法!我们的学习场所不光在课堂,还要在路上,理论与践行相结合,才能培育性格健全的人!
作者简介:
张洁,女, 安徽省临泉县人,2003年毕业于淮南师范学院,现工作地在肥东县众兴学区中心分校,在偏僻的乡村小学支教,自幼喜爱文学。
上一篇:王法明:权力必须锁在笼子里
下一篇:王法明:五年新起点,风好正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