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深刻之处在哪里呢? 《论语》超越时代的神学意义是什么呢? 孔子深刻思想的核心就是“礼”。
《论语》是孔子言论汇編,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论语》涉及包括儒家治国理念、人伦关系、个人道德規范、先秦时期的社会面貌,乃至孔子及其弟子的經历等多方面内容,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轄,六艺之喉衿”,在科举制度废除之前,一直是学子士人的金科玉律。
尽管《论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其深刻的神学思想却常被中外思想家们所忽视。德国伟大哲学家黑格尔视孔子仅为一位关乎伦理道德的世间智者, 黑格尔写道:“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孔子思想的深刻之处在哪里呢? 《论语》超越时代的神学意义是什么呢? 孔子深刻思想的核心就是“礼”。
自商周之变以来,“天”的概念渐渐失去其位格的意义。“天”的概念不是孔子创造的,而是从周而来。周的天的概念源于商。商时期的“天”是一个有意志的“天”,是一个位格神的概念,但到了春秋之后,“天”的概念渐渐失去了位格性,而演变为自然“天”,后来越来越偏离位格神的思想,而沦为所谓的“道”,到了宋明之后,更是沦为所谓的“理”。
然而孔子对位格的“天”的认识却是透彻而明确的. 不像后世的人那样感到虚无缥缈, 似有若无。孔子在八佾篇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充分说明孔子对看不见的位格神的“在场”有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意识。位格神的无所不在(Omnipresence)对孔子来说不是哲学的思辨,而是表现在人的祭祀行动(即对位格神所行之礼)之中。
事实上 孔子早就预知后来人类对天的位格性的认识会逐渐丢失, 所以他一生都在竭力倡导克己复礼的理论与实践。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核心,孔子并不是一个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社会的教育家。他并没有抽象地谈论看不见的神或鬼,(他教导敬鬼神而远之)而是特别重视人与位格天的一种积极而主动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礼”。“礼”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礼仪,而是指对位格天的一种专门的祭祀活动,一种神圣的宗教仪式,这种宗教礼仪是人与位格天沟通交流,建立关系, 使人与天处于一种正常的关系之中。自商周之变以来,这种人天正常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只有恢复人与天的正常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国家,家庭等社会关系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即仁的状态。仁的状态是由人与天之间的正常关系(礼)决定的: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由此可见礼对社会关系的决定性意义。鉴于“礼”的极端重要性,孔子竭力倡导“克己复礼”的实践原则。“克己”并不是指克服自己的意思,而是指自己要全力去做的意思,类似于圣经中“你要尽心,尽力,尽性爱耶和华你的神”的意思,因为孔子所表达的对位格天的敬拜不是停留在一种内心的状态,而是表现在外在的礼拜祭祀活动之中。
礼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不仅仅是一种社交礼仪。而是一种必须尽力恢复的礼拜祭祀行为。礼是天下归仁的前提和条件,要达到国泰民安,天下归仁,就必须克己复礼,恢复对位格神的礼拜和祭祀,这就是孔子倡导克己复礼的原因。
令人惊讶的是,圣经《启示录》中描绘了向神礼拜的永恒异象:“我又看见、且听见、宝座与活物并长老的周围、有许多天使的声音.他们的数目有千千万万.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四活物就说、阿们。众长老也俯伏敬拜。(启 5:11-14)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孔子所倡导的伟大复礼运动的正确性。
注解: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19-120页
版权所有:
吴明山先生保留所有权利。未经作者许可,本文本的任何部分不得复制或以任何形式转载。
作者简介:
吴明山先生,1963年出生于中国江苏,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加拿大华人神学院(卡尔加里)。
早年著有《存在的不幸》、《存在与对象》、《存在的自我产生的过程》、《辩证法的本体论意义》、《关系形态论》等哲学论文,获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先生高弟,国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熊伟先生高度评价。
著有神学著作:《献祭的意义》、《希伯来书研究》、《以马内利》 等专著
译有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经典诗选,以及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代表作《悼念集》全集。
出版书籍《以马内利,耶稣之血的系统神学》1—7卷英文版、《以马内利中英文版》1-14卷、《作为本体论的辩证法》、《丁尼生悼念集英汉参考版》、《朗费罗经典诗选英汉文版》、《蓝梦诗篇与评论中英文版》,其中《以马内利,耶稣之血的系统神学》一书逾100万英文,获得英国圣公会大主教伊恩·詹姆斯·布拉克利的高度赞扬,并为该书撰写序言。
发表诗歌:《雪》、《梦》、《自由之神之吻》 《夜》等,荣获第四届中国诗歌展览银奖。
2011年定居英国,积极从事中英经贸及文化交流活动。
上一篇:王法明:在这里读懂俄乌战争
下一篇:王法明:二叔被狗咬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