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想的载体,重要的神学思想必须由精确的文字来传达,希腊文优于其它一切语言之处就在于它的精确性。由于本段经文为诗歌体裁,其文字尤为精确美妙。
—— UBS5希腊文文本腓立比书2:5-11解析
本文根据希腊文文法分别从结构,句法,文学三方面解读UBS5希腊文文本腓立比书2:5-11,由吴明山先生授权发表。
导言
一, 背景
《腓立比书》是保罗在狱中写给马其顿腓立比教会的信。写作时间约在公元60年前后(1),主要目的是向腓立比的信徒道谢,因保罗坐监期间腓立比教会曾派以巴弗提探监,接济保罗。(2)保罗遭受患难,仍充满喜乐,劝勉腓立比信徒坚定对基督的信心,效法耶稣的谦卑,不要自我中心,被自私和骄傲所支配。在此背景下,保罗在2章插入了新约中赞美诗式的“基督之歌”(2:6-11):“保罗在责备腓立比信徒自我中心的时候,提醒他们基督所树立的榜样(2:5-11)。这段经文有优美的文学笔触和丰富的神学内涵,是罕有的佳作。”(3)传统认为“基督之歌”的作者就是保罗本人:“此段经文完全契合保罗在第二章的论证,与全书的主旨配合得天衣无缝”(4)这段经文处于书信的核心位置, 起着提纲撃领的作用,是保罗立论的神学基础。
2:5承接上文,在逻辑上是2:3-4节内容的发展,要求信徒以耶稣为榜样,存心谦卑,以耶稣的心为心。为什么要以耶稣的心为心呢?由此自然引出2:6-11的基督之歌,为保罗的劝勉提供依据,意思是说,有着至高神的形象(本质),地位的耶稣基督还如此谦卑顺服,并且死在十字架上,我们这些普通信徒岂不更应该谦卑吗?
二, 主题
基督之歌“精简地总结保罗有关基督的位格以及神本性的相关教导”(5):耶稣本有“神的形象或本质”(μορφῇ),却不认为等同于神是“该牢牢抓住或利用的东西”(ἁρπαγμὸν),相反,他到空(ἐκένωσεν)自己神的荣耀,取奴仆的形象,谦卑顺服,被当作罪犯钉死在十字架上 然而这位被钉十字架者竟然就是万膝跪拜,万舌承认的万有之主。
正文
本段经文(2:5-11)为诗歌体裁,思想深邃,文字优美,现分别从结构,句法,文学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结构
本段经文根据其内在逻辑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2:5)
根据本段经文的上下文(Context),2:5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上文2:3 -4节对腓立比教会的信徒提出非常具体要求:“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但这些要求参照的榜样是谁呢?紧接着保罗在2:5节要求信徒效法基督,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2:5节与上文的2:3-4节均为命令语气的句子,保罗合乎逻辑地发展到2:5,耶稣基督就是标准。2:5节前没有连接词,这在话语语法上称为“Asyndeton”:“选择使用 asyndeton 表示选择不指定一种关系。Asyndeton 可以用在不连续的地方,比如一个新思想或主题的开始。”(6) 2:5节承接上文的谦卑主题,后面必然要论述耶稣基督的谦卑,开始一个新的主题,说明为什么要以耶稣基督为标准,由此引入2:6-11的基督之歌,所以2:5节是相对独立的一节经文,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第1部分。
第2部分(2:6- 8)
2:6-8节讲述的正是耶稣基督的谦卑,他本有至高神的本质,形式或形相(μορφῇ θεοῦ ),却自己降卑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这里的逻辑是,耶稣基督拥有至高神的本质,身份还如此谦卑顺服,我们这些普通的信徒,就更要谦卑顺服,所以2:6-8节是对2:5节所提要求“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的逻辑支持。
2:6-8由关系代词ὃς 引导两个并列从句,主语是关系代词ὃς 所指代的耶稣基督,谓语动词分别是不定过去主动态和中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描写已完成的动作,动词的观点为完成式,涵盖主耶稣十字架的一生,超出了动词时态范畴所表达的意义:“观点是我们认识希腊文的一个主要范畴,它比时态来得重要许多,…负责任的希腊文解经必须包含对观点的敏锐度。”(7)
“思想上属于一起的项目在句法上被组合在一起”(8),如何将思想上属于谦卑的项目组合在一起呢?保罗在 2:7用连词“ἀλλὰ”进行转折:“ἀλλὰ这个词没有标记为连续性,也没有发展标记,它连接同等状态的项目,”(9) 由此说明2:6节与2:7节有关主耶稣谦卑事件在保罗思想上是被放在一起的,所以被组合在一起,属于同一个分段。
2:7节与2:8节之间没有标点符号,可以看为同一个句子。2:7节下半段由连词“καὶ ”连接:“καὶ 显示了对所连接元素更紧密的关联,使用καὶ代表作者选择把一个元素添加到另一个元素。”(10)这显示2:7节与2:8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属于同一个分段。
第3部 分(2:9-11)
第3部分2:9-11节,由连词“διὸ” 引导,表明2:6-8节是接下来的2:9-11节语义上的前提,保罗用“διὸ”来连接:“διὸ 是推论性连词”(11)“διὸ”不是发展标记,,新的分段不表示新的发展。(12) 形式上,2:9-11节是2:6-8节的逻辑结果。
2:9-11这3节在句法上,只是一个句子,这个句子由一个主句和2个并列从句组成,构成本段经文的第3部分。
逻辑批判
2:9节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给人一种印象,仿佛耶稣升为至高,获得荣耀是他谦卑钉十字架的功劳(Merit)所赚取来的似的。人们对《希伯来书》2:9:“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διὰ τὸ πάθημα τοῦ θανάτου δόξῃ καὶ τιμῇ ἐστεφανωμένον, ὅπως χάριτι θεοῦ ὑπὲρ παντὸς γεύσηται θανάτου.)也有同样的误解,仿佛主耶稣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是因为受死的苦的功绩(Merit)赚来的。这种误解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对希腊文原文圣经的不准确翻译所致,但根本原因是人类意识的形象化属性和思维的形式逻辑属性所导致的错误神观。
站在人的角度是不可能理解耶稣的,就像人们看到耶稣平息风浪,除了惊讶之外对主耶稣的神的本质一无所知(可4:35-41)。他本来就有神的本质或形相(μορφῇ θεοῦ ),他本来就有尊贵荣耀,他本来就在所谓的“高天之上”拥有至高至大的荣耀:“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约3:13)意指他既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为“道”(Ἐν ἀρχῇ ἦν ὁ λόγος )(约1:1)(κέκληται τὸ ὄνομα αὐτοῦ ὁ λόγος τοῦ θεοῦ)(启19:13), 同时又在现象宇宙为“主”(βασιλεὺς βασιλέων καὶ κύριος κυρίων)(启19:16),没有必要再以任何功绩赚取什么荣耀,不需要通过什么功劳而高升,但是按照人的思维的形式逻辑,仿佛是因为受死的苦,所以才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仿佛是因为他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才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似的。
2:8节句末,且死在十字架上后边是句号,表示不定过去动词所描述的事件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完成,而2:9节句首,“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是一个新的分段,由连词“διὸ”引导一个新的开端,新的句子,但人类思维的形式逻辑却将因果关系加在"道”(ὁ λόγος )身上从而导致对这段重要经文的误解。
二,句法
第1部分 2:5
“τοῦτο φρονεῖτε ἐν ὑμῖν ὃ καὶ 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
2:5 此句是一个现在式主动态命令语气句型,指示代词宾格单数中性 “τοῦτο”做谓语动词“φρονεῖτε”的宾语,意为你们要思想专注于这事。什么事呢? 紧接着由关系代词“ ὃ”引导的一个省略的从句,说明你们心里关注的也是在耶稣心里关注的,意为你们的心思意念要与耶稣的心思意念一样,中文和合本意译为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基督的‘心’是指基督所展現的‘心態’”(13)
第2部分 2:6-8
“ὃς 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 οὐχ ἁρπαγμὸν ἡγήσατο τὸ εἶναι ἴσα θεῷ,
ἀλλὰ ἑαυτὸν ἐκένωσεν μορφὴν δούλου λαβών, ἐν ὁμοιώματι ἀνθρώπων γενόμενος, καὶ σχήματι εὑρεθεὶς ὡς ἄνθρωπος ἐταπείνωσεν ἑαυτὸν γενόμενος ὑπήκοος 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 θανάτου δὲ σταυροῦ·”
2:6 由关系代词“ὃς”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上一节的名词耶稣基督,以描写耶稣基督的性质。本句的谓语动词为“ ἡγήσατο”,词形分析为不定过去中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动词观点为完成式,说明耶稣基督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可以抓住的资本这件事是出于他的谦卑本性,并且是一个完成了的事件。采用中动态的“ ἡγήσατο”动词意在表明他自身的状态与他的思维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宾格单数阳性名词“ἁρπαγμὸν”与带宾格中性单数冠词“τὸ”的不定词“εἶναι”短语连用做动词“ἡγήσατο”的双重宾语:“直接受格名词跟带冠词的不定式连用, ‘与神同等’构成双宾语结构中作宾语的直接受格。”(14) 形容词宾格复数中性“ἴσα”做不定词“εἶναι” 的表语(或者叫做谓语主格),名词与格“θεῷ”做不定词“εἶναι”的状语,是指涉用法,意指是与神同等,而不是与其它什么东西同等。本节前半段的分词短语“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做谓语动词“ἡγήσατο”的让步状语,而分词短语本身的动词原形“ ὑπάρχω”意为存在,或在…状态,表示存在状态,说明耶稣基督以神的形式存在是一种存在状态,是耶稣基督的本质属性,说明 “μορφῇ θεοῦ”就是耶稣基督的存在状态或存在方式,。“μορφῇ”有本质,形象,形式,形相,方式的意思(15):“μορφῇ形式,内在实体的外在表现,这里指神性实体的表现,”(16) 然而,这个分词短语却是一个让步状语,说明尽管耶稣基督一直以神的形式(本质)存在,却不认为他等同于神是该牢牢抓住或利用的东西。宾格单数阳性名词“ἁρπαγμὸν”意为"该牢牢抓住的东西”。(17)
“主要动词之前的分词具有为从句的主要动词相关的动作背景的效果.”(18) 分词“ὑπάρχων”在主要动词“ἡγήσατο“前面,所以做让步状语的分词短语“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构成对谓语动词“ἡγήσατο” 的背景,以突出主句“他不认为等同于神是该抓住的资本”这种谦卑态度的中心地位。
2:7 是与上节并列的一个并列从句,由转折连词ἀλλὰ引导。“Ἀλλά 通常用在一个否定从句之后,以引入一个肯定的替代内容。在这个基础上,ἀλλά 几乎总是在对比的背景下使用,以加强对比。”(19) 从采用转折连词“ἀλλὰ”就可以看出保罗强调的是2:7节主耶稣到空自己“ἑαυτὸν ἐκένωσεν ”,谦卑顺服受苦受死,以突出谦卑主题。
谓语动词 “ἐκένωσεν”(到空)的词形分析同样为不定过去主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耶稣基督不认为他等同于神是可以抓住或利用的东西反而到空他自己,动词观点为完成式,说明耶稣基督到空他自己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件,是他的本性和使命,所以是历史的必然。他是如何到空他自己的呢?本句用另一个分词短语“μορφὴν δούλου λαβών”,做动词 “ἐκένωσεν”的状语,“λαβών“ 为不定过去主动态分词主格单数阳性,与谓语动词“ἐκένωσεν”的时态一致。“分词不是突出标记的选项,而是作为背景。”(20) 采用“λαβών”的分词短语作为背景式的方式状语表明耶稣基督尽管自己拥有崇高的神的存在形式(本质)却以取奴仆的形式这种方式来到空自己,以突出谓语“到空自己”。紧接着保罗在本句连续使用两个分词短语做状语来进一步详细说明耶稣基督是如何具体地到空自己的:
(1),“ἐν ὁμοιώματι ἀνθρώπων γενόμενος,”(成为人的样子),“γενόμενος”为不定过去中动态分词,说明耶稣基督成为人这个动作是一个完成了的并与自身的性质与状态密切相关的事件:“道成了肉身”(约1:14)。采用中动态动词的分词“γενόμενος”表明神自身并不是一位与肉身无关,高居于世界和宇宙之外的冷漠的神,而是住在肉身之中,成为人的样式,承受人的一切苦难:“他不是一个置身于一切之外,在一种不受世界苦难影响的超越性中保持崇高的神,而是一个积极地参与并牵涉进这段沉郁的历史中的神。他不是一个冷漠、无情、不可理喻的神,而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怜悯心的神。”(21)
(2),“σχήματι εὑρεθεὶς ὡς ἄνθρωπος” 在形式或形相方面被发现像人,这个分词短语精确地定义了基督肉身化的性质,他是在形式或形相方面被发现像人的,说明他的本质或本体并不是人而是神,这一点非常重要,表达了耶稣的真正身份,“σχήματι”为与格单数中性名词,在这里是位置性用法,指在形相或形式方面,做分词“εὑρεθεὶς”的状语,短语 “ὡς ἄνθρωπος”作比较状语,表示如人一样,指明耶稣在形式或形相上是像人的,言外之意,他实质上不是人,而是神,只是在形相上像人,这种微妙的意义也只有希腊文原文才能精确地表达出来,而其它译本是很难表达出这个意思的。 威尔斯比写道: “形像一詞的意思是‘內在性情的外在表達’。意思是說,在永恆的過去裡,耶穌基督是神。”(22) 史道生也有类似的看法:“为什么要用‘样子’这个词呢?因为祂不单是一个人,因为祂是神人同体。你看见耶稣时,实际上你不是看见耶稣的全部,你只看见祂人的样子,但祂是人也是神。”(23)
2:8 紧接上一节。由于上一节末尾没有标点符号,第7节的最后一部分也可以与第8节合并。分词短语“καὶ σχήματι εὑρεθεὶς ὡς ἄνθρωπος”
也可以看做第8节“ἐταπείνωσεν ἑαυτὸν γενόμενος ὑπήκοος 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
θανάτου δὲ σταυροῦ“的原因状语或者方式状语,说明耶稣基督谦卑他自己的原因或方式,或者表示与ἐταπείνωσεν ἑαυτὸν 的一种时间关系。然而希腊文原文却从这里分段,开始新的一节(尽管上节末没有标点符号)有其神学上的理由,表明第8节是相对独立的一句,说明他谦卑他自己是他的本质属性,并不需要任何原因,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第8节描写他谦卑他自己这个已完成事件的客观性和历史必然性是由他的本性决定的,“γενόμενος” 为不定过去中动态分词做状语,表明耶稣基督是以处于一种顺服的状态这样的方式谦卑他自己的,而这个状态是与他自身密切相关的。分词短语“γενόμενος ὑπήκοος 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 θανάτου δὲ σταυροῦ“详细说明他谦卑他自己的程度是“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并且是“ θανάτου δὲ σταυροῦ”,顺服状态的极限程度是死亡,而其最卑微的形式是十字架上的死,与2:6节“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本有神的崇高本质,形式或形相)形成强烈的对比。介词短语“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 是介词“μέχρι” 后面跟属格名词,表示直到死亡的程度,“θανάτου δὲ σταυροῦ”中的“σταυροῦ”(十字架)为名词属格,副词性用法,说明这种死亡的方式或方法是钉十字架。
第3部分2:9-11
“διὸ καὶ ὁ θεὸς αὐτὸν ὑπερύψωσεν καὶ ἐχαρίσατο αὐτῷ τὸ ὄνομα
τὸ ὑπὲρ πᾶν ὄνομα,ἵνα ἐν τῷ ὀνόματι Ἰησοῦ πᾶν γόνυ κάμψῃ ἐπουρανίων
καὶ ἐπιγείων καὶ καταχθονίων, καὶ πᾶσα γλῶσσα ἐξομολογήσηται
ὅτι κύριος Ἰησοῦς χριστὸς εἰς δόξαν θεοῦ πατρός.”
2:9 在语言形式上是第二部分的一个逻辑推论,由连词“διὸ”引导,但从所描写事件本身来看却是一个独立的论述。主语为“ὁ θεὸς”(神)分别管辖两个并列句的谓语动词。谓语动词“ ὑπερύψωσεν ”词形分析为不定过去主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指神高举他(耶稣)。这个高举并不是指物理空间位置上的上升,或从地面上升到天上,而是指他回复他在永恒的终极实体—从太初到永远的永在之道(εν ἀρχῇ ην ό λογος,)(约1:1)中原本的身份及地位,以及他对现象宇宙的主权。这个主权或统治权是神赐给他的,保罗用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来表达主耶稣的地位和权力,并指出这种地位和权力的根源是神。
在耶稣还没有出胎以前,神通过天使给他起名叫耶稣”(路2:21),耶稣是希伯来名字约书亚的希腊版本,意思是“耶和华拯救”。神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字并不是指耶稣这个名字符号,而是指这个名字所指代的拿撒勒人耶稣拥有最高的荣耀和荣誉。超乎万名之上的名是什么呢? 不就是指耶和华(我是)自己吗? 因为只有耶和华(我是)这唯一的名字是超乎万名之上的, 只有耶和华(我是)是独一的真神,所以,以肉身的形式进入人类历史,到空自己,取奴仆的形象,谦卑顺服,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其实就是耶和华(我是)自己,正如主耶稣在约翰福音8章所反复声明的。(约8:24,8:26 ,8:58)耶和华(我是)就是那从太初永恒存在的“道”对人类说话时的自称,强调他的存在。
这里谓语动词“ἐχαρίσατο”(惠施)的词形分析为不定过去主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τὸ ὑπὲρ πᾶν ὄνομα,”中的冠词“τὸ”作关系代词用,介词“ ὑπὲρ” 带宾格的短语表示在一切名之上,表示至高地位和权力。
2:10 和2:11 为两个并列的从句,与2:9 一起构成一个整句,这两个由ἵνα 引导的虚拟语气的并列从句做2:9节主句的目的/结果状语,表达客观的可能性。
“ἐπουρανίων καὶ ἐπιγείων καὶ καταχθονίων”为属格名词组合,形容词用法,做中心名词 “πᾶν γόνυ”的物主。属格名词“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囊括宇宙万有:“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這三元一組的片語,表達出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宇宙權柄。”(24)
宇宙万有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具体而生动地突出主耶稣的崇高地位的真实性。如果保罗只是说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而没有后面这两个从句,主耶稣的地位和形象就显得抽象而苍白,没有说服力。万膝跪拜,万舌承认的事实说明耶稣是宇宙真实的统治者,而非仅仅名义上的万主之主,万王之王。
“κάμψῃ”,“ ἐξομολογήσηται”分别为两个并列从句中的谓语动词,词形分析为不定过去主动态虚拟语气第3人称单数,描写的是全世界甚至全宇宙礼拜主耶稣的场景,与启示录所描写的异象一致:“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启5:13)异象描写的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而非指某一个具体的场景。
“ὅτι κύριος Ἰησοῦς χριστὸς εἰς δόξαν θεοῦ πατρός.”是由连词“ὅτι”引导的一个宾语从句,做谓语动词 “ἐξομολογήσηται”的直接宾语,说明万舌所承认的内容。万舌所承认的内容是什么呢?内容就是耶稣基督是那位进入神也就是父的荣耀里面的主。 “κύριος Ἰησοῦς χριστὸς ”是一个省略句,省去了系动词,意为耶稣基督是主。承认耶稣基督是主意味着承认耶稣基督是耶和华神,因为根据圣经(保罗时代的圣经专指旧约)只有耶和华(我是)是主:“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命记6:4)宇宙中除了耶和华神之外没有任何人,事,物可称为主,如果耶稣基督不是耶和华(我是)他就不能被称为主。事实上耶稣在约翰福音8:24,8:26 和8:58中(指原文而非中文和合本)反复强调他就是那位“我是”(耶和华),是人类信仰的唯一对象:“你们若不信我是、必要死在罪中”(约8:24),这充分说明了这首基督之歌的神学正确性。保罗在这里不仅描写万舌承认耶稣基督是主,而且更进一步用一个介词短语“εἰς δόξαν θεοῦ πατρός”.(直到神也就是父的荣耀)来修饰耶稣基督是主这个句子的谓语“是”(被省略)。介词“εἰς” 后面带宾格,“显示进入一事物的行动,或与某事进入一个关系的行动。”(25) “介系词εἰς 的一个原初的意义,是和象征性的目标或状态(Figurative goal or state)有关。”(26) 这里谓语系动词“是”表示耶稣的身份,性质和存在状态,由介词短语“εἰς δόξαν θεοῦ πατρός.”进一步限定或修饰,加强说明耶稣基督作为 “主” 的存在性质或状态,意指耶稣基督是以一种直到(达到,进入到)神也就是父的荣耀的状态这种方式是主的,因为介词短语“εἰς δόξαν θεοῦ πατρός.”所表达的神或父的荣耀是一个象征性的目标或状态(Figurative goal or state)可以翻译为直到神也就是父的荣耀的状态,这里“神”和 “父”是同位语。“εἰς”只是一个介词而不是动词,所以不能把它翻译成“进入”,如果翻译成“进入”就会造成误解,使人误以为这句话里有两个动作动词:耶稣基督是主,进入神或父的荣耀。和合本的意译“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正是基于这样的误解。
2:9-11希腊文原文充分说明了保罗的神学思想,确认耶稣基督的身份是神。神就是独一的终极实体(道“ὁ λόγος”):“道就是神”(θεος ην ό λογος)(约1:1),然而人们基于形象思维的局限性错误理解终极实体(道“ὁ λόγος”)的概念。父,子,圣灵三个位格称号所指代的是同一个实体而非三个实体,大公教会之所以发明“三一体”(Trinity)这个词就是为了强调父,子,圣灵是“一体”(one entity),当然这个“一体”即终极实体“道”(ὁ λόγος)并不是现象宇宙中的任何物质存在,而就是耶稣基督的真体:“必得见他的真体(ὀψόμεθα αὐτὸν καθώς ἐστιν)”(约一3:2),这个真体即终极实体“道”(ὁ λόγος),超越人类对现象宇宙中一切关系的逻辑理解,既是父,又是子,又是圣灵。耶稣拥有“神的荣耀”,“父的荣耀”,所以主耶稣基督也被称为“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
三,文学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重要的神学思想必须由精确的文字来传达,希腊文优于其它一切语言之处就在于它的精确性。由于本段经文为诗歌体裁,其文字尤为精确美妙。
1,语法运用
谓语动词时态语态语气性数格与其它句子成分,分词短语,不定词短语等搭配一致。
本诗大量使用分词短语,限定谓语动词动作的范围,程度,状态,性质或原因,准确表达保罗的神学思想。“使用一个分词来表示这个动作传达了某些使用一个不同的语气所无法传达的内容,也就是说,这个分词所执行的话语任务是其它的动词形式无法完成的。”(27)
“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 “μορφὴν δούλου λαβών”, “ἐν ὁμοιώματι ἀνθρώπων
γενόμενος”, “σχήματι εὑρεθεὶς ὡς ἄνθρωπος”,“γενόμενος ὑπήκοος 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均为分词短语。分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有明确的分别,使我们明确区分什么是主要的动作行为(谓语动词),什么是修饰性的动作(分词短语),什么是高光的部分(谓语动词),什么是背景的部分(分词短语),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因为 “主要动词之前的分词具有为从句的主要动词相关的动作背景的效果,而主要动词之后的大多数分词详细说明主要的言语动作。因此,分词不是突出标记的选项,因为它们已经标记了其它东西,在叙述中使用它们将被理解为表示背景或详细说明。”(28)
本段经文中,分词短语 “ἐν μορφῇ θεοῦ ὑπάρχων”做让步状语 加强了主耶稣不认为他等同于神是可以抓住或利用的这种谦卑品质的崇高性。主耶稣是如何到空自己的呢?分词短语“μορφὴν δούλου λαβών,ἐν ὁμοιώματι ἀνθρώπων γενόμενος”告诉我们他是以取奴仆的样式,以人的样式存在的方式到空自己的神的丰富本质的,突出主句中主耶稣到空自己的伟大品质,主耶稣是如何谦卑他自己的呢?分词短语 “σχήματι εὑρεθεὶς ὡς ἄνθρωπος”,“γενόμενος ὑπήκοος μέχρι θανάτου,”告诉我们他是以像人的形式,并且以顺服到死,死在十字架上这种最卑微屈辱的方式来谦卑自己的,与他的崇高伟大的神性本质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他的谦卑的无与伦比的强烈程度,这就是分词的背景式功能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效果。
正是由于2:6-8节所描述主耶稣谦卑的极限程度的烘托,2:9-11节神将他升为至高,赐给他万名之上的名,万膝跪拜,万舌承认对于人类理性思维的规定性来说就显得合乎逻辑,理所当然。
2,修辞运用
“修辞批判学的价值在于它认真地把保罗书信看作文学创作的作品及辩证论文。”(29) 本段经文是典型的文学作品,诗歌体裁,文学色彩浓厚,表面看来“πᾶν γόνυ κάμψῃ ἐπουρανίων καὶ ἐπιγείων καὶ καταχθονίων, πᾶσα γλῶσσα
ἐξομολογήσηται”颇为夸张,传达的却是客观的真理。而且属格名词词组“ἐπουρανίων καὶ ἐπιγείων καὶ καταχθονίων”为形容词用法,做中心名词 “πᾶν γόνυ”的物主,是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形象,艺术效果显著:“AV/KJV和RV認爲,這幾個形容詞意指中性名詞,因此譯爲「東西」(賴富特亦同)。這種看法的結論爲:倘若這些形容詞是中性的,我們最多能說,這段經文敘述「全宇宙歸服於神的槪念」。但這裡所指的,更可能具個人性,誠如伊格那丟類似的想法(Trallians 9.1)。那些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有智慧的生靈(參GNB),莫不屈膝順服,並開口承認——即如最早期的基督徒信條——耶穌基督是主。” (30)
3,语气运用
2:10-11节采用虚拟语气,做主句2:9节的表示目的或结果的从句,除了希腊文语法的要求之外,还因为所描写的场景不是某种具体场合,而是总体性的事实,这个总体性的事实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客观的可能性。
结论
尽管以赛亚书53章早就预言了主耶稣的受死和复活,但接收一位钉十字架的基督对于早期教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无论是犹太教神学还是希腊哲学都无法理解和接受被钉十字架的卑微的拿撒勒的耶稣却是万膝跪拜,万舌承认的至高的主耶和华,被称为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这个神圣真理,腓立比书2:5-11的基督之歌诠释了以赛亚书53章的预言,以诗歌语言的形式传播纯正的福音,成为基督教的正统教义。
附录
词形分析
τοῦτο 指示代词宾格单数中性
φρονεῖτε 谓语动词,现在主动态命令语气第二人称复数,
ἐν ὑμῖν 介词短语
ὃ 关系代词主格单数中性
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 介词短语
ὃς 关系代词主格单数阳性
μορφῇ 名词与格单数阴性
θεοῦ 名词属格单数阳性
ὑπάρχων 动词现在主动态分词主格单数阳性
οὐχ 连词或否定性副词
ἁρπαγμὸν 名词宾格单数阳性
ἡγήσατο 动词不定过去中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
τὸ 冠词宾格中性单数
εἶναι 动词不定式
ἴσα 形容词宾格复数中性
θεῷ 与格,指涉用法
ἀλλὰ 连词
ἑαυτὸν 反身代词第3人称单数宾格
ἐκένωσεν 动词不定过去主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
μορφὴν 名词宾格单数阳性
δούλου 名词属格单数阳性
λαβών 动词不定过去主动态分词主格单数阳性
ὁμοιώματι 名词与格单数阳性
ἀνθρώπων 名词属格复数阳性
γενόμενος, 动词不定过去中动态主格单数阳性
καὶ 连词
σχήματι 名词与格单数中性
εὑρεθεὶς 动词不定过去被动态分词主格单数阳性
ὡς 连词
ἄνθρωπος 名词主格单数阳性
ἐταπείνωσεν 动词不定过去主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
ἑαυτὸν 反身代词宾格第3人称单数阳性,
γενόμενος 动词不定过去中动态分词主格单数阳性
ὑπήκοος 形容词主格单数阳性
μέχρι 介词
θανάτου 名词属格单数阳性
δὲ 连词
σταυροῦ 名词属格单数阳性
διὸ 连词
καὶ 连词
ὁ 冠词主格单数阳性
θεὸς 名词主格单数阳性
αὐτὸν 人称代词第3人称宾格单数阳性
ὑπερύψωσεν 动词不定过去主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
ἐχαρίσατο 动词不定过去主动态叙述语气第3人称单数
αὐτῷ 人称代词第3人称与格单数阳性
τὸ 冠词宾格单数中性
ὄνομα 名词宾格单数中性
τὸ 冠词宾格单数中性 作关系代词用
ὑπὲρ 介词带宾格名词意为在…之上
πᾶν 形容词宾格单数中性
ὄνομα 名词宾格单数中性
ἵνα 连词
ἐν τῷ ὀνόματι Ἰησοῦ 介词短语
πᾶν 形容词主格单数中性
γόνυ 名词主格单数中性
κάμψῃ 动词不定过去主动态虚拟语气第3人称单数
ἐπουρανίων 形容词属格复数阳性
ἐπιγείων 形容词属格复数阳性
καταχθονίων 形容词属格复数阳性
πᾶσα 形容词主格单数阴性
γλῶσσα 名词主格单数阴性
ἐξομολογήσηται 动词不定过去主动态虚拟语气第3人称单数
ὅτι 连词
κύριος 名词主格单数阳性
Ἰησοῦς χριστὸς 专用名词主格单数阳性
εἰς 介词
δόξαν 名词宾格单数阴性
θεοῦ 名词属格单数阳性
πατρός. 名词属格单数阳性
注解
(1)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 P1027
(2) The King James Study Bible P 1845
(3) 沃爾特.埃爾韋爾、羅伯特.亞伯勒《新约透析》P315
(4)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 P1028
(5)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 P1028 -1029
(6)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7) 君士坦丁坎柏《圣经希腊文基础:动词观点》P46
(8)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9)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10)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11) 鮑爾、丹克《新約及早期基督教文獻希臘文大辭典》 P383
(12)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13) 威爾斯比,:《至高喜樂:腓立比書》腓二5–6
(14) 凌納格《新約希臘文精華》P 697
(15) 黄锡木<<古希腊语(新约)教程>> 三卷, P410
(16) 凌納格《新約希臘文精華》P 696
(17) 黄锡木<<古希腊语(新约)教程>> 三卷, P410
(18)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19)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20)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21) 汉斯昆:《论基督徒》,第四章冲突 308页
(22) 威爾斯比《至高喜樂:腓立比書》腓二5–6
(23) 史道生《腓立比书讲解》 第二章
(24) 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腓立比書第二章
(25) 鮑爾、丹克《新約及早期基督教文獻希臘文大辭典》 P441
(26) 斯丹利波特《新约希腊文惯用语》第二章,介系词 P167
(27)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28)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29) 施賴納《詮釋保羅書信》P35
(30) 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腓立比書第二章
参考书目:
1 《21世纪保罗书信辞典》
2 《新约及早期基督教文献希腊文大辞典》汉语圣经协会
3 鮑爾、丹克《新約及早期基督教文獻希臘文大辭典》
漢語聖經協會有限公司,2009.10月初版
4. 凌納格《新約希臘文精華》角石初版有限公司,
1996年6月初版。
5. 施賴納《詮釋保羅書信》天道書樓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初版。
6. 沃爾特.埃爾韋爾、羅伯特.亞伯勒《新约透析》漢語聖經協會,
2018年9月三版。
7. 馬挺、戴維茲《21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
校園书房出版社,2015。
8 史道生《腓立比书讲解》活石出版有限公司
9 威爾斯比《至高喜樂:腓立比書》
生命更新解經系列 (Colorado Springs, Co 美國庫克傳播出版集團, 2012).
10 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腓立比書
作者/馬挺(Ralph P. Martin)譯者/劉良淑 校園書房出版社
11 The King James Study Bib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Nashville
12 君士坦丁坎柏《圣经希腊文基础:动词观点》
13 斯丹利波特《新约希腊文惯用语》叶雅莲译
14 汉斯昆:《论基督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北京
15 CCST2023希腊文诠释II课程讲义
16 黄锡木<<古希腊语(新约)教程>> 三卷,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版权所有
吴明山先生保留所有权利。未经作者许可,本文本的任何部分不得复制或以任何形式转载。
Copyright by Mr. Mingshan Wu.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text may be duplicated or republished in any form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作者简介
吴明山先生,1963年出生于中国江苏,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加拿大华人神学院(卡尔加里)。早年著有《存在的不幸》、《存在与对象》、《存在的自我产生的过程》、《辩证法的本体论意义》、《关系形态论》等哲学论文,获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先生高弟,国际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熊伟先生高度评价。
著有神学著作:《献祭的意义》、《希伯来书研究》、《以马内利》 等专著
译有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代表作《悼念集》全集,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经典诗选。
出版书籍《以马内利,耶稣之血的系统神学》1-7卷英文版、《以马内利中英文版》1-14卷、《作为本体论的辩证法》、《丁尼生悼念集英汉参考版》、《朗费罗经典诗选英汉文版》、《蓝梦诗篇与评论中英文版》。《以马内利,耶稣之血的系统神学》一书逾100万英文,获得英国圣公会大主教伊恩·詹姆斯·布莱克利的高度赞扬,并为该书撰写序言。
发表诗歌:《雪》、《梦》、《自由之神之吻》 《夜》等,荣获第四届中国诗歌展银奖。
2011年定居英国,积极从事中英经贸及文化交流活动。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Mr. Mingshan Wu, born in Jiangsu, China in 1963, successively studied 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er Shanghai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anadian Chinese School of Theology Calgary,.
Wrote in his early days philosophical papers: “The Unhappiness of Being”, “Being and Objects”, “The Process of the Self-production of Existence”, “The Ontological Meaning of the Dialectics”, “The Form of Relationship” and so on, which were highly approved by the internationally famous scholar Mr. Xiong Wei, who is the Professor of Beijing University, the student of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er Martin Heidegger.
Wrote theological works: “The meaning of sacrifice”, “A study of the Book of Hebrews”, “Immanuel”
Translated “Classic Poems of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and the complete works. "In Memoriam", the masterpiece of English Poet Laureate, Alfred Tennyson into Chinese。
Published:"IMMANUEL, The Systematic Theology of the Blood of Jesus" Vol. I-VII, "IMMANUEL English-Chinese Version" Vol. I-XIV , "The Dialectics as Ontology ", " English-Chinese Reference Version In Memoriam A.H.H" , "Classic Longfellow's Poems English-Chinese Version ". The Book of “Immanuel, The Systematic Theology of the Blood of Jesus" with total English words of more than one million has been highly praised by the Right Reverend Ian James Brackley, the former Anglican Bishop who wrote the Foreword for the book.
Published: "The Blue Dream Poetry and Review (Chinese-English Version)" . “The Night” "The Snow" "The Dream" and "The Kiss of God of Liberty" won the Silver Prize of the 4th China Poetry Exhibition.
Since2011 settled in the UK and actively engages in Sino-British Economic-trading and Cultural Exchange Activities.
上一篇:吴明山: 论海洋之灵
下一篇:吴明山:纯粹生命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