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推荐

王法明:请将“禁电”的枪口抬高一厘米!

王法明:2023-07-17   来源:原创
评论:(0)   阅读:(284)

分享到:
摘要:

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一定是能够让底层的人感觉到希望;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一定是让弱势能够体面的生存;一个自信的民族一定能包容社会的各个阶层;衡量一个水桶的容量看短板,衡量一个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看弱者生存的状态,因此,请将“禁电”的枪口太高一厘米!

关于打击电动车的话题已经火热七八年了,无论舆论如何呐喊,“禁电”却一直没有改变,并且与以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执法者为了扩大“战果”,有的躲在电线杆后面“守株待兔”,有得连人带车一起抬上执法车的,有面对车主跪地求饶而“绝情执法”的,还有将路边无人电动车直接抬走的等等。

既然如此“记恨”电动车,那为什么电动车生产企业没事?销售电动车的店面没事?修理电动车的店铺也没事?

既然生产、销售和维修都合法,为什么合法购买的电动车上路就违法?罚款之后就合法,再上路又是违法?

奇怪不?奇葩不?

更为奇葩的是同样是电动车家族成员,四轮电动汽车却在大力倡导,被称为冠名为“新能源汽车”,难道说电动汽车用的电与电动车的电不是一种电?还是说轮子多少决定车子的出身?实在是令人费解!

官方统一的说法就是电动车存在安全隐患。

那么,请问什么东西不存在安全隐患呢?每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近万人,那为什么不禁止交通呢?每年死于火灾的人数也过万,那为什么不禁止用火呢?每年溺水死亡也有很多人,为什么不把所有的水抽干呢?每年吸烟与喝酒致人死亡的也不少,为什么不禁烟禁酒呢?电动汽车失火也时有发生,为什么不禁止电动汽车反而大力的补贴呢?

由此可见,安全隐患只是官方执行“禁电”的借口,绝不是“禁电”的内在原因。

那,“禁电”内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思考良久,原来是车主——那些只能骑电动车的人!

但,从现实上看,既然电动车的人违法,那么车子就是“作案工具”,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他们抓捕“作案工具”——电动车,对“主犯”车主却不追究责任,这也很奇葩!

事实上,“禁电”是一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

1、侵犯公民财产权:电动车是公民通过合法的手段购买的合法财产,他们对电动车享有绝对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支配权,因此任何单位都不能随意扣留和没收。

2、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电动车上路从交通的角度来说可以大幅度的减缓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流通速度;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它是典型的“电动”交通工具,无污染、零排放、易回收;从购买者角度来说价格低、购买方便、无须驾照、维护成本低极大解决了底层群众生活所需;从使用角度来说具有便捷性、灵活性和快速性。是社会上不可替代的现代交通工具之一,目前保有量为2亿多辆就是证明。

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动车就是自行车的外挂动力而已,因此,电动车一经上市立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3、“禁电”的手段确实执法过度:由于上述优势,所以电动车以野蛮的速度增长,这也确实存在诸多乱象,例如闯红灯、不带头盔、外加遮雨棚、引发交通事故等等,但是这些乱象只需要建立法律制度,依法管理和规范即可,实在是没有必要采取目前这种高强度的“禁电”行为,这既不符合实际也缺少法律依据,尤其是直接“抢劫”电动车的方式不仅违法,而且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抓捕骑电动车的人,执法人员有的直接拖拽,有的开警车追,甚至直接向高速行驶的电动车扔东西,对骑车人造成伤害的屡见不鲜。

总之,用近似于缉毒方式对付骑电瓶车的人不仅滥用职权,而且执法过度。

尽管如此执法,但是,电动车依然仍增不减,这足以说明电动车无可替代的优势。

谁在使用电动车?快递员、配送员、上班族、以及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客观的说这些人大多数处在的社会底层,电动车是他们养家糊口的工具,也是他们代步工具,电动车没有了,他们基本上失去这份工作,他们宁可被没收也要继续骑行。

目前,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还有9.12亿人月收入不到2000元。也许,您会说他们收入很高,甚至月收入过万,不错,确实存在,但是,他们也是有家的人,平均下来能有多高?

另外,截至2022年12月,中国两轮电动车已达3.5亿辆,现在肯定更多。如果把这3.5亿多辆电动车全部取缔,需要增加多少小汽车、公交车、地铁?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多大的压力?

如果全部取缔,政府会补贴那些买不起汽车的底层民众的交通费用吗?公共交通不够使用,政府接受问责吗?

电动车是一种草根式的、符合国情、市场驱动的现象,既弥补了公共交通之不足,解决了民众交通需要,又符合时代的环保需求。如果覆盖面极窄、仅为富人玩物的特斯拉都有政策护航,亿万底层民众朝夕依赖的电动车却要被封杀,人们有理由怀疑环保究竟是为了环境,还是只是富裕阶层的时尚符号?

更重要的是不能刚谈完“互联网+”和新经济,扭脸就忘了电商的每个订单都需要电动车去投送。不能刚号召完环保出行,就对最接地气的环保出行方式不屑一顾。

把数亿电动车纳入交通管理体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之相比,抓人、扣车、罚款、封路容易得多。但这样的“容易”是有代价的,有违法治、反弹激烈且不说,真正的难题也被掩盖住了,并没有真正解决。

最为重要的是,骑电动车的人,又有多少买得起汽车呢?他们本就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依靠电动车跑点生意,毕竟比两条腿强多了,在偌大的城市,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交通工具,他们怎么生存?电动车成为他们生存的依靠,给他们一条生路,怎么就这么难呢?

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一定是能够让底层的人感觉到希望;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一定是让弱势能够体面的生存;一个自信的民族一定能包容社会的各个阶层;衡量一个水桶的容量看短板,衡量一个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看弱者生存的状态,因此,请将“禁电”的枪口抬高一厘米!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在评论区留言。

作者:王法明,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院毕业,知名记者,新闻时评人,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委员。

 

 

我要赞一下 (0)

文章评论

  

最热评论

意见反馈

请点击我要留言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010-56142345    邮箱:wenyitongbao@126.com

中国青少年作家委员会     文艺通宝编委会     北京文易通宝文化传媒中心  北京满堂红广告服务有限公司   本网站坚持原创,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和克隆。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京ICP备12030317号-2        本文观点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证据充分,本网站负责协调解决。